“看美股炒A股”的美股风险正在加剧。部分映射股的映射高估值缺乏基本面支撑。
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到,股风目前,险高个别证券公司研究所的基金经理分析师暂停向投资经理发布美股映射的研究报告。
一位投资海外市场超过10年的回避基金经理对记者说:“这是刀刃上舔血的活儿。现在市场上很多年轻的美股基金经理喜欢用这个策略,但我非常不赞成。映射你能保证后面永远有人接盘吗?”
看美股炒A股
基金初尝甜头
年前,股风几位新兴基金经理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先后提到,险高选股的基金经理策略之一是,在境外特别是回避美国、欧洲及香港市场能寻找到A股对应的美股标的公司。如果对应的映射境外上市公司市值庞大,盈利能力良好,股风对应的A股标的也容易吸引资金进入。
2013年以来,一些基金通过看美股炒A股,通过投资对应标的科技股、医药股、可选消费股,确实尝到了甜头。比如,携程映射的腾邦国际,特斯拉映射的比亚迪,以及最近被苹果带动的蓝宝石公司露笑科技等,股价都有不俗表现。
主营酒店机票预订及支付服务的腾邦国际,因其得到在美国上市的携程的映射而备受机构追捧,2013年5月以来至今年2月,腾邦国际股价涨幅超过200%。华商盛世成长、兴全全球视野、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华商价值等基金均从中获益。
比亚迪则搭乘了特斯拉的便车。特斯拉以生产电动汽车为主业,去年盈利水平大幅增长,股价在最近3年上涨了619%。而比亚迪是目前A股市场上最贴近电动汽车概念的公司,一季度里,其股价上涨了27.68%。一季度末,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兴全全球视野分别持有1116万股、1216万股、930万股。
露笑科技因苹果公司使用蓝宝石面板而被炒蓝宝石概念。4月开始,机构频繁现身成交龙虎榜,交易金额在千万元以上,短线策略昭然若揭。
映射股缺少基本面支撑
能否找到基本面良好的映射股,是“看美股炒A股”策略成功与否的关键。
“国外的机构热衷价值投资,绝对不是以短线操作为主。”前述海外投资经理说,“从最近数据来看,美国很多上市公司公布的业绩都超预期,股价上涨来源于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国内公司有这样的基本面支撑吗?”
记者发现,目前机构关注的美股映射股中,的确有个别缺少基本面支撑。
纳斯达克指数标的公司—生物燃料能源(Bio Fuel Energy Corp)生产乙醇燃料产品,其在A股市场上的对应标的中粮生化、龙力生物都处于经营亏损状态;无线网络开发商XG Technology Inc映射的三维通讯,资质也不佳;前期被爆炒的露笑科技,也以亏损的一季报业绩向机构投资者们交了答卷。
记者采访了一位曾在一家全球知名的资产管理机构任职的基金经理,其提到,选股时首先必须看到公司有很好的基本面支持,以及分析师的良好预期,对于市场走势比较确定的公司,做好分散投资的风控。
目前A股市上的美股映射标的,包括冠昊生物、同济科技、华昌化工、恒瑞医药、双鹭药业等,均有良好的分析师预期,但基本面有待验证。
“飘着的东西风险很大,很可能短期赚很多钱,但也很可能一下子把前面转到钱都赔光。我们不知道是自己炒了别人,还是别人炒了自己。”前述基金经理说。
此前,多家券商研究所陆续发布过美股映射报告,向基金经理们推荐在海外市场存在对应标的的公司。但最近,投资经理证实,这类报告逐渐减少。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谢伟玉对记者说:“每年5月份美股会有一个抛售潮,现在美股映射有一些压制。过了这个时间点,到5月底应该会企稳回升。美股映射未来会持续有机会。”
前述在海外市场投资超过10年的基金经理说:“过去一个月,海外市场的高成长股,如科技股、医药股、可选消费股等出现回调,主要是因为过去投资者过于激进,集中买入了一些高成长股,造成估值偏离太多。短期估值需要修正。”
标签:基本面|海外市场|分析师责任编辑:杜思思 杜思思在roguelike品类突破同质化瓶颈的当下,钻地大冒险凭借其对地下世界的深度解构,构建出兼具策略深度与探索趣味的独特玩法体系。这款将地质学原理与生存策略深度融合的作品,通过三重复合机制架构起充满张力
热点摘要:点击蓝色字免费订阅,每天收到这样的好信息虽然目前距离今年新一代的iPhone系列发布还有一段时间,但相关爆料已经大量出现在了网络上。根据目前的爆料信息,今年的新一代iPhone系列将延续现有iP
焦点3月12日,市工商联五届四次执委会议在市政务中心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祖钧公出席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邵迪向大会作工作报告。祖钧公强调,要引导企业抢抓发展机遇,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
娱乐摘要:自从iOS14上线以来,iPhone的玩法真的是花样百出,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组很有意思的iPhone专用壁纸,不仅拥有色彩边框,还能隐藏主屏界面底部的Dock栏。这组壁纸除了外边框自带颜色以外,锁
时尚摘要:“近日,江苏省中医院沈计荣教授团队与院外研发机构共同完成了首例“匹配型髋臼杯3D打印植入物”手术。“ 1:政策 为满足临床实践中的罕见特殊个性化需求,规范定制式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保障定制式医疗
知识